擬龜殼花

背部綴有規則的暗色菱形斑 

林晉霆.攝 提供給本站使用  

警戒時會將身體壓扁,並露出類似三角形的頭,故又被稱為"偽蝮蛇"

 CC BY 4.0 (惇聿 陳) 台灣爬行類回報

主要以蟾蜍和蛙類為食 

 CC BY 4.0 (Nova) 台灣爬行類回報

強鱗脊

林晉霆.攝 提供給本站使用  

幼蛇

 CC BY 4.0 (瓜 地) 台灣爬行類回報

淺色個體

CC BY 4.0 (Shih-Ping Chou)

擬龜殼花小檔案

學名:Pseudagkistrodon rudis rudis (BOULENGER 1906)
體長:最大約100公分
毒性:無
常出沒時間:夜行性
可見頻率:偶見
保育等級:一般類野生動物

描述

擬龜殼花是一種中小型的蛇類,最大全長不超過1公尺,由於其身軀各種鱗片的稜脊極為明顯,所以整體感覺很粗糙而不若其他蛇類般光滑。體背以褐色為主的擬龜殼花,背部綴有規則的暗色菱形斑,體腹則為雜有花般的暗色鱗片。因為花紋與龜殼花類似,頭部也略成三角形,且防禦示威時身體呈扁平,三角形的頭部更為明顯,諸多特性皆與龜殼花相似。唯根據其頭部的大型鱗片、頭頂一致的顏色及圓形瞳孔的特徵,仍不難和龜殼花作區辨。擬龜殼花是以胎生方式生殖的蛇類,於夏末至秋季間生產,每窩可產下12到27條仔蛇,仔蛇全長約在13至20公分之間。

作者 王緒昂 臺灣生命大百科

分布

擬龜殼花分布在臺灣全島1500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地區,數量不多。此外,在中國西南和中南部地區都有分布。

作者 王緒昂 臺灣生命大百科

棲地

棲息於山區或溪澗附近的擬龜殼花,可於白天與夜晚主要以蟾蜍和蛙類為食,也有捕食台灣鈍頭蛇和蜥蜴或蚯蚓的紀錄。當擬龜殼花遭遇敵害時很容易作出防禦性的動作,但此蛇其實攻擊性其實不強。

作者 王緒昂 臺灣生命大百科 

更多關於擬龜殼花的資訊